使用盲量子计算,客户可访问远程量子计算机,用秘密算法处理机密数据,甚至验证结果是否正确,而不会泄露任何有用信息。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克服这些局限对于释放量子放大的全部潜力并使其在更广泛的应用中得到充分利用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操控铷原子极化激光、氙原子偏置磁场等实验条件,将极化、放大和读出的过程分离开来,使量子放大过程中氙原子核自旋处于暗态之中,免受来自极化铷原子的干扰,发挥出量子放大更多的潜力。针对上述难题,彭新华团队提出了暗态自旋量子放大的概念。记者4月2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彭新华教授、江敏副教授团队首次利用暗态自旋实现极弱磁场的量子放大,磁场放大倍数突破5000倍,单次磁场测量精度达到0.1fT(1fT=10的负15次方特斯拉)水平。如何在复杂的环境噪声和技术噪声下,突破当前磁场的测量极限,是极弱磁场探测领域的重大挑战。然而,由于气态自旋的初始化、相干时间和读出灵敏度相关的约束,使自旋量子放大的性能受到限制,特别是在测量带宽、工作频率和放大增益等方面。
更长的相干时间有助于提升放大增益,研究人员观察到更长相干的暗态自旋对弱磁信号的放大增益约为5400倍,暗态自旋放大与原子磁力计相结合,实现了单次测量(约500秒)可探测的最小磁场达到亚飞特斯拉水平(1fT=10的负15次方T)。极弱磁场探测技术对于生产生活、国家安全以及基础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心脑磁生物医学诊断、地质勘探、分子结构测量以及暗物质探测等多个交叉科学应用。智能电动汽车之风渐起,但风口之下更需冷静。
风口之下切忌一哄而上汽车行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最能体现国家制造实力的行业之一。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指出,过去10年,智能电动汽车基本已经解决电动问题。虽然一些企业中途退出,但不可否认,小米汽车的火爆将吸引更多玩家加入。在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说,我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
王鹏认为,这有利于塑造新竞争格局,为行业发展增添新动力,可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催生产业升级。王鹏指出,手机企业在生态系统、操作系统、通信技术等方面积累深厚,可以更容易地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汽车上,打造更智能的驾驶体验。
在一位用户发布的体验视频中,他能够通过一块车载屏幕,将小米旗下的智能终端连接在一起业内人士指出,归根到底,汽车产业仍是高门槛、高投入、高风险的制造业。时至今日,一些消费者需求已经从追求操控、马力,转向追求驾驶的智能化体验。为什么手机企业纷纷入局汽车赛道?它们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三方发力推动手机企业入局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手机企业都曾部署过汽车领域业务。
在燃油车时代,传统的汽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是核心部件,研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限制了门外汉加入。当下很多国产手机品牌拥有一众忠实拥趸,它们入局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可谓众望所归。记者在4月10日举办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1至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市场占有率达31.1%。风口之下切忌一哄而上汽车行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最能体现国家制造实力的行业之一。
智能电动汽车有望在未来引领汽车消费潮流。相较于传统车企,手机企业在产品迭代和创新方面更加灵活、迅速,它们能够更为敏锐地察觉市场需求和变化,不断优化产品。
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利好政策。此外,从用户层面看,手机企业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和用户基础,这有助于它们更快进入并占领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与之相对,手机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进军汽车赛道。另一方面,正如雷军所言:智能系统只有不断更新迭代,才能把最好、最新的科技交付给消费者。王鹏指出,手机企业在生态系统、操作系统、通信技术等方面积累深厚,可以更容易地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汽车上,打造更智能的驾驶体验。王鹏认为,这有利于塑造新竞争格局,为行业发展增添新动力,可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催生产业升级。作为新兴产业,智能电动汽车要走的路还很长。此外,智能驾驶的灵魂是AI。
而电动汽车则以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为核心,零部件数量较燃油车大大减少,总体制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低于燃油车。目前,华为已经与多家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推广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
汽车与手机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互动频繁,跨界俨然已成市场趋势。未来,越来越多跨界合作伙伴或将出现。
华为则拥有深厚的通信技术积累,这使得它在车载互联网、车联网技术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此次手机企业入局汽车赛道,无疑为发展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添了一捆柴。
对于企业来说,风起时更要沉着冷静,切忌一哄而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手机企业进入汽车赛道是技术、市场、用户三方共同推动的结果。打开回家模式,一句语音指令后,这位用户家里的灯光和空调就准备就绪了。现在,行业迎来了角逐智能化的下半场,这有望为手机企业弯道超车提供机遇。
在王鹏看来,随着5G、AI等技术不断发展,手机和汽车之间的生态融合将更加紧密,汽车有望成为真正的智能移动终端。同时,未来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也将更加多元化,手机企业和传统车企将共同形成新市场格局。
近日最火的新闻之一,莫过于小米汽车上市。汽车制造业通常被视作高技术门槛行业。
技术积累助力驾驶体验升级纵观历史,从手动挡到自动挡,再到智能驾驶技术的出现,汽车每一次迭代,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便捷、舒适的驾驶体验。在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说,我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
他指出,对于手机企业而言,这也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业务拓展方向,有利于增强品牌影响力。除了直接下场造车的小米,华为也选择与车企合作,共同打造智能驾驶方案。在技术、政策、消费潮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人们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消费热情持续升温,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也将持续扩大。智能电动汽车市场预计有巨大增长空间,很多手机企业都希望抓住这一机会。
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在一位用户发布的体验视频中,他能够通过一块车载屏幕,将小米旗下的智能终端连接在一起。
比如小米提出的人车家全生态概念,离不开其多品类的智能终端设备布局。行业新趋势也在变革中酝酿。
虽然一些企业中途退出,但不可否认,小米汽车的火爆将吸引更多玩家加入。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车更是频频在海外出圈。
留言0